留久网

放灯说说(彩灯说说)

七月十五放河灯的规矩,下面是苏姐说故事给大家的分享,一起来看看。

放灯说说

在淮河的上游,每到阴历七月十五,家家户户都要放河灯,这是传下来的规矩。

传说,在古时候,淮河边上有一户姓王的人家,夫妻俩老来得了个闺女,给闺女起名叫仙花。这仙花模样俊俏,人见人夸。

仙花在她十五岁这年的七月十五突然没影儿了。老两口到处找,也找不到。左右邻居也都帮他们找,但是哪儿也没有仙花的影子。眼看天黑下来了,王老头儿说:“仙花一定是迷路了。咱弄几盏灯放到河里,一来给孩子壮壮胆,二来她见了灯,兴许就知道我们在找她,会朝放灯的方向一路找回来。”大伙儿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,回家纷纷找来材料,各自扎了几盏能漂在水上的灯。还有人在灯上写上了仙花的名字,为的是仙花看见灯之后就知道大家在找她。之后,大家来到河边,把扎好的河灯放到河里去了。

一夜就这样过去了。第二天天还没亮,仙花真的回来了。一见面,她就搂着娘大哭起来。爹娘不知她受了什么委屈,就问:“孩子,你这一夜去哪里了,把我们急坏了,左右邻居也跟着着急,到处找你,你看没看见河里放的那些灯?”

仙花哭着说:“昨天,我在河边玩,突然有个白胡子老头儿不知从哪里冒出来,拉住我不放,说要带我进龙宫里当娘娘。我害怕极了,死活不去,就跟白胡子老头儿撕扯起来。他还跟我说他每年七月十五都要选百姓家的漂亮闺女到龙宫去,给他当娘娘。我拗不过他,眼看他就把我拉进龙宫了,这时,一盏灯漂了过来。那老头儿一见害怕了,说:‘是谁在河里放灯?这灯会烧毁我的宫殿。灯上有你的名字,我放你回去跟他们说说,往后不许他们在河里放灯。不过,你不能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许在河里放灯,要是说了,你就没命啦!’就这样,白胡子老头儿把我放了。”

听仙花说完这些,大家都松了一口气。但是仙花说完这些话之后就像睡着了一样,怎么喊她也喊不醒了。

从那以后,沿河两岸的人为了不让自己家的闺女被河神选去做娘娘,年年的七月十五都在河里放灯。

彩灯说说



闪亮在记忆中的元宵节灯会

文:杨晓光

1987年的元宵节灯会,在秦皇岛主城区的人民公园门前一条街隆重登场,真正触发了人们快乐团圆过佳节的兴奋点。正月十五那天刚擦黑,人民公园的东门外已是人头攒动、人满为患,好在有执勤民警在现场维持秩序,观灯的人群得以有序通行。

观灯的沿途人山人海、熙熙攘攘,我们一家人被行进的人群一路簇拥着、拥挤着,一路被动地走过去,很难停下脚步仔细地看上几眼,家人之间也顾不上彼此招呼和相互照顾。各种造型的生肖灯、走马灯、机械灯、特色灯,一律在脚不点地的拥挤中,成了一闪而过的走马灯。那一年的人民公园东门,真正聚足了人气,迎来历史性的高光时刻。

从那时起,灯展灯会,一发而不可收。八十年代末和整个九十年代,秦皇岛在新春佳节和元宵灯节期间,组织住秦各单位制作花灯参加灯展,在文化路一条长街上,热热闹闹举办大型元宵灯会,形成了每年的惯例,浓墨重彩地描画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篇章,花灯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。


当时是文化搭台,各企事业单位摆出特色鲜明的大型花灯组,宣传自身形象,展示产品与服务,港务局、耀华玻璃厂、耐火材料厂等大企业,聚集本单位的能工巧匠,调集精兵强将,制作参展花灯,从来都是灯展不可撼动的主角。年年节后文化部门组织专业评选,各大企业制作的花灯经常在评展中名列前茅。我所在的秦港二公司维修队,有幸选派技艺超群的工人技师,参与“大港领航”“大船启航”等大型花灯组的制作。我曾参与制作的“中国港口现代化摇篮”花灯组合,以新煤港作业现场为蓝图,制作了大型港口场景模拟灯,被安放在了展区的中心位置,赢得前往观灯的人们啧啧称赞。

整个文化路一条街,南至华联商厦门前的大铁球雕塑,北到建设大街针织一厂和色织厂,仿佛是一片流光溢彩的欢乐海洋。在火树银花的夜晚,置身于花灯的海洋,人群的海洋,仿佛穿越时空,到处都呈现出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”的盛世盛景。


奶奶也特别渴望着看花灯,但是无法颠着“三寸金莲”的小脚上街观瞻。晚上不便于出门,那就下午包完了元宵,和重孙女一起沿文化路一条街遛上一圈,在好看的灯笼跟前,停下来观看一会,品评一番,先一睹为快。正在封路执勤的民警,对于逛花灯的老粉丝、小灯迷,不仅不阻拦,还负责当向导,告诉奶奶哪里的花灯更精彩,并提示路上要注意安全。奶奶心满意足地逛完了花街,看完了花灯,等到我们全家吃了元宵去赏灯,奶奶自己在家里守着电视,美滋滋地看元宵晚会。

回想那一届届元宵灯会,犹如一首首昂扬的诗,一支支欢乐的歌,唱响了春天的前奏,唱出了生活的协奏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坚信“健康靠走”,正月十五的晚上“走百病”,纷纷走出户外,庆贺新春的到来。

(网图侵删)